失温怎么办

发表时间:2025-06-26 22:20:59文章来源:天津拓展培训

在户外活动中,失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。当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,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,并产生一系列寒颤、迷茫、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,甚至最终造成死亡,这就是失温。面对失温状况,很多人往往不知所措,所以掌握应对失温的正确方法是非常必要的。它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的生命,也能帮助身边处于失温危险中的人。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应对失温的相关知识。

判断失温状况

1. 轻度失温:体温一般在33℃ - 35℃,此时人体会出现寒颤、四肢冰凉、脸色苍白等症状。比如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徒步,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,这可能就是轻度失温的表现。

2. 中度失温:体温降至30℃ - 33℃,寒颤会加重,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、动作不协调等情况。像一些户外爱好者在低温环境下露营,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,就可能发展到中度失温。

3. 重度失温:体温低于30℃,人体会出现昏迷、心跳和呼吸微弱等严重症状,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,若不及时救治,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
急救措施

当发现有人失温时,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。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避风保暖的地方,比如室内、帐篷内等。然后去除患者身上的湿衣物,因为湿衣物会加速热量散失。可以用干燥的毛毯、睡袋等包裹患者,为其保暖。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以给其喝一些温热、含糖的饮品,比如热糖水,这能帮助患者补充能量。但要注意,不能给患者饮酒,因为酒精会加速血管扩张,导致热量更快流失。

复温方法

1. 外部复温:可以使用热水袋、暖宝宝等物品放在患者的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动脉处,但要注意用衣物等隔开,避免烫伤患者。

2. 内部复温: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让其喝温热的流食。对于重度失温患者,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,不要随意搬动患者,以免引发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。

预防失温

预防失温要比急救更重要。在户外活动前,要查看天气预报,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。穿着合适的衣物是关键,要选择保暖、透气、防风的衣物,比如羽绒服、冲锋衣等。携带足够的保暖装备,如毛毯、睡袋等。在活动过程中,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避免过度疲劳,因为疲劳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,更容易失温。

总之,面对失温状况,我们要先学会判断失温的程度,然后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复温方法。同时,在日常生活和户外活动中,要做好预防工作,尽量避免失温情况的发生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面对失温危机时,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。